2009年10月7日 星期三

如何成為投資專家 (三)

掌握一些法則及一些金句,基本上你已經一個普普通通的投資專家了。不過,這樣子不會被識穿嗎﹖說到底,黃金法則都是一些紙上談兵、籠統不堪的理論,以這些陳腔濫調行走江湖,不怕會被人識穿嗎﹖放心吧,當投資氣紛處於一個最低潮,他們怎會有心情來挑戰你﹖況且,就算你說的是否最正確的處理方式也不打緊,因為只要你擁有其他條件,就可以成為更高等的投資專家,甚至在網上開設網誌,搖身一變成為投資大師。

條件三:占卜師邏輯

心理學有所謂的自我實踐預期,這就有如遇上困難而去占卜的人一樣,一些九流占卜師 給你的預言未必真的,但就因為你心裡被這個預言所影響,結果即使那預言不是真的,當事人卻自己實踐了那個預言。

同樣原理,其實投資專家做的,未必是給當事人最正確的決定或判斷,而是去影響他們的決定。例如市場傳聞今年會有第二次經濟衰退,但又不肯定時,投資專家只要將經濟危機的「證據」歸納一次,再反駁沒有危機的「證據」,然後含蓄地吹噓過去的經驗,就算事實上不會發生,當事人也會更加肯定會發生。在這個時候,只要專家再用力挑撥,散戶就有可能會賣出手上的股票,或者失去對股市的信心。愈抽象的問題,專家就愈有這空間去「操控」當事人,例如美國印鈔票救銀行,每人對方案「觀點不同」,這是一個抽象得很的問題,甚至不可能判定是對是錯。在這情況下,專家就有空間去說服當事人說他的憂慮是真的,觀點不同是很嚴重的問題,賣掉吧(黃金法則第一條: 痛就減持吧!)或是再等一下吧…… 就算減持不是正確的決定,一個成功的專家都可以說服當事人做這個決定,甚至深信不疑。

說穿了,其實投資專家的意見未必是正確的,但當事人卻很可能會以為是正確。事實上,股市是複雜得很的,我們又怎可能用三語兩語就可以解決﹖有的專家(例如X大師)幫觀眾朋友解答問題,但其實他們並不認識當事人投資的公司,這真的可以給當事人正確的建議﹖又有的專家,在電台、報章設立熱線解答投資問題,他們可以對陌生的公司(特別是五、六、七線公司)有多深的了解﹖他們甚至連當事人的投資取向也不清楚,他們的建議是良藥還是毒藥﹖「優秀」的專家就有能力將毒藥包裝成良藥,明明公司前景明朗,他們都以占卜師般的說服力,利用當事人自我實踐預期的心理來製造恐慌性拋售。這些專家,愈「優秀」就愈危險。

結語

說到底,真正的投資專家應該是少之又少的,所以一方面我們不能誤信一些自以為是的投資專家,另一方面我們也不應該自以為是地成為專家。投資者面對問題,他們需要的根本不是一個可以給予「專業意見」的投資專家,而只是自己的分析,可以釋除自己的憂慮、可以長遠為投資優質股票的投資分析。理財路上,要有的獨具慧眼的分析,我們才不會道聽途說,成為大鱷的點心。